雷聲大雨點小,數據要素的商業化之路,還要走多久?
(原標題:雷聲大雨點小,數據要素的商業化之路,還要走多久?)
作者 | 星空下的烤來源 | 星空財富導語:在數據庫這個藍海市場中,國內玩家群起而攻之,努力實現突圍,大概率將成為主線。
(相關資料圖)
在七年前的杭州G20峰會上,當多國領導人簽署發展數字經濟的倡議時,不少人覺得它還離我們很遙遠。但從去年的統計數據來看,數字經濟占GDP比重已經達到了近40%,我們或許才真的意識到,數字時代已經全方位地滲透進我們的生活。
其中,數據要素行業成為引領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。作為在勞動力、土地、資本、技術之外的重要要素,它在資本市場上受到的程度越來越高,最近也是能上演一天上漲3.4%的好戲,讓上了車的投資者大呼過癮。
數據要素板塊
在數據要素已經快速融入國家生產、分配、流通、消費和社會服務等各個環節的當下,其實也有一些難題需要破解,比如確權難題、變現問題等等。今天筆者就帶你走進數據要素大市場,從資本市場的視角,看看哪里蘊藏著投資黃金。
政策發力,多方玩家參與
數據要素之所以最近這么火,也是有熱門事件作為支撐。
比如全國數據交易所的建設就在如火如茶進行。截至六月底,全國各地由高層發起的數據交易所已經達到了44家,交易規模已達億元級別,呈現出了爆發式增長趨勢。
十幾天前,正在建設數字經濟發展創新區的貴州也加快了促進數據流通交易,提出到2025年數據交易額突破100億元。甭管能不能實現,藍圖先畫起來再說。上海數交所也推出促進數據要素流通專項補貼,交易金額達到500萬的玩家,就能按照不超過20萬元的額度給予補貼。
這一波操作,有沒有讓你想起多年前光伏、風電、新能源汽車相繼上演的補貼大戰呢?
玩家們在政策頻繁出臺的刺激下,也在加速向這個領域布局。比如人民網(603000)旗下人民數據就宣布和多家數據交易所達成合作協議,共同構建云、數、鏈三大數據平臺,人民數據的云平臺將成為數據的核心資源,最近人民網也是喜獲兩個漲停。
而像易華錄(300212)上半年運營數據持續加速轉型,數據運營及服務營業收入同比增24%,用實際的業績吸引投資者關注。
此外,今年上半年國家數據局的正式成立,也是讓數據要素的相關工作有望加速開展。但實際進展有沒有預想的那么順利呢?
國家數據局主要職能
重點環節、重點關注
如果我們把數據要素的產業鏈打開,數據的采集、存儲、加工、分析、確權定價以及交易,都包含在其中,這么長的產業鏈,你要問筆者最看好哪個環節,存儲和分析或者將成為數據要素市場的“大腦”。
數據要素產業鏈
就以數據存儲為例,截至去年年底,我國總算力規模達180EFLOPS,存儲力總規模超過1000EB。據筆者和行業內的朋友溝通,整體來看,我國的算力性能超過存儲能力,產生的數據難以被完全存儲并轉化為價值。據專業機構分析,到三年后,我國將有超過420EB的巨大存儲缺口亟待補充。
在這種供不應求的市場中,數據庫作為核心的基礎軟件,這兩年也成為計算機領域的投資主基調之一,預計2025年我國數據庫市場規模將達到600億元。從目前的競爭態勢來看,國內數據庫市場仍被國際主流玩家們主導,但是國產替代的趨勢越來越明顯。
本地部署市場情況
2019年的時候,Oracle、Microsoft、SAP、IBM合計快占據了接近70%的本地部署市場份額。這兩年隨著政策的支持和玩家自己的努力,華為、達夢數據、人大金倉等玩家開始在金融等領域(對于數據庫的實時性有著較高的要求)屢次拿下大訂單,市場份額快速提升。以達夢數據為例,已經在去年國內數據庫管理系統國產數據庫市場占有率排名第一。
所以在數據庫這個藍海市場中,國內玩家群起而攻之,努力實現突圍,大概率將成為主線。
凡事不能一概而論
數據要素雖然已經成為了數字經濟時代的根基,但是也不能說所有玩家都可以坐享其成。據筆者分析,這個領域目前最大的問題其實就是確權難,也就是說數據持有權、使用權、經營權還不是特別明確,這就容易引起糾紛。
深挖一層,這背后反映出的問題其實是數據具有多方主體權利混合的特性,導致數據權利沖突呈現多主體和多樣性。目前國內的市場中,還是缺乏統一標準的數據平臺,大數據交易所之間存在數據孤島現象。所以實話實說,也會存在場外交易亂象頻發的問題。
此外,數據要素的流通、數據安全和隱私的保護,都需要在這個領域的各方玩家來一起維護。但是話又說回來,每個行業從成長走向成熟的過程中,走一些彎路,也是正常的。對比美國,我國的開放數據集規模約為美國的11%,未來的巨大藍海市場,等待玩家們來發掘。
關鍵詞: